2025 年 7 月,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 Tim Scott 正式公布了《国家统一稳定币监管法案(Governing the Emergence of Novel Instru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t)》,简称 GENIUS Act。该法案由两党推动,意图打破长达三年的监管僵局,为稳定币发行、储备管理、联邦与州角色分工、跨境清算等提供明确框架。
这是美国首次尝试通过全国统一的联邦级立法来应对稳定币扩张趋势,也被视为美联储、财政部以及加密行业之间的一次制度妥协。在 USDT 市值突破 1550 亿美元、Circle 准备在美股 IPO 之际,GENIUS Act 的出台不仅将重塑美元稳定币市场,也可能引发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私营稳定币之间的权力再平衡。
本文将深入分析 GENIUS Act 的关键条款、背后的博弈逻辑,以及它对稳定币市场结构、国际监管竞合格局、中国香港政策路径的潜在影响。
图: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9th-congress/senate-bill/394/text
这是自2019年《STABLE Act》提出以来,美国首次成功完成针对稳定币的完整立法流程。
GENIUS Act 明确要求:所有在美国发行并面向公众流通的稳定币必须“全额、等值、可赎回”地由如下资产支持:
该条款直接否定了算法稳定币(如DAI、FRAX)或部分资产超额抵押型稳定币作为“等值”储备依据的合法性。
法案还规定,稳定币必须“在合理时间内可赎回”至等值美元资产,确立了用户兑付权的法律地位。
GENIUS Act 建立了双层注册体系:
这一制度框架将推动稳定币从“灰色地带”进入传统金融牌照体系,类似于银行或支付机构的审查逻辑。
为建立公众信任、增强透明度,GENIUS Act 强制规定如下披露要求:
该机制被称为“稳定币的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for stablecoins)”,其透明化与信息披露强度接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
GENIUS Act 明确禁止在美国境内:
该条款被业内视为对“非抵押稳定币”的明确封杀,也可能意味着 DAI 等去中心化稳定币必须彻底“USDC 化”或退出美国市场。
《GENIUS Act》的落地,无疑将重新定义美国市场内“稳定币”的合法性标准。在此制度框架下,发行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机遇。不同项目依据其储备结构、合规准备程度与发展路径,将呈现出分化趋势。
Circle 是少数从创立初期就主打合规、透明、法币1:1储备的稳定币发行方。USDC 储备全部托管于美国银行系统,主要由现金和短期美债构成,且自 2021 年起即定期公布储备结构,并聘请 Grant Thornton LLP 进行审计。
关键优势:
预期结果:
Circle 将可直接申请联邦许可证,并可能成为首批通过《GENIUS Act》认证的“合法稳定币发行机构”,在政府采购、CBDC 白标签服务等领域获得先发优势。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稳定币,USDT 长期以来因其不透明的储备结构、离岸运营方式和审计不充分而备受诟病。虽然近年来 Tether 开始披露其资产分布,并逐步增加国债与现金持仓比例,但其部分储备仍包含非流动性资产(如贵金属、投资基金等)。
关键问题:
预期结果:若 Tether 无法或不愿重组其公司架构、调整储备结构并完成联邦注册,USDT 可能面临以下局面:
图:https://www.paypal.com/us/digital-wallet/manage-money/crypto/pyusd
这类稳定币项目具有典型的“银行合作”发行模式,例如:
GENIUS Act 对其影响:
预期结果:这些“金融牌照+链上合规”路线的稳定币,将成为 GENIUS Act 实施初期政策的展示窗口,在政府采购、金融机构试点、跨境支付沙箱中获得优先采纳。
GENIUS Act 明文禁止无真实资产支持的稳定币,影响范围涵盖:
面临挑战:
预期结果:除非彻底重构稳定机制并获得牌照支持,算法稳定币将在美国境内被系统性清退。这一结果对 DeFi 生态是重大打击,但也可能促使“链上合规稳定币”创新路线的发展,如 tokenized USDC、链上联邦储备代表资产(OFR-Tokens)等。
GENIUS Act 并非仅仅是一纸监管文件,而是一次系统性洗牌。它将重塑稳定币赛道的合规门槛、信任基础与行业格局。Circle 将坐稳合规冠军宝座,Tether 面临结构调整或战略收缩,而 DeFi 领域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则需在生死边缘寻找新出路。
随着《GENIUS Act》的颁布,美国不仅试图将稳定币纳入监管体系,更意在以制度之手重塑整个加密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合规性与主权属性。这一立法对市场生态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其波及范围远超稳定币本身。
长期以来,稳定币的最大“卖点”之一就是低成本、无国界、秒级到账的“数字现金”特性。然而,由于审计不透明、兑付机制不健全、发行人责任不清晰,很多用户和机构始终将稳定币视为“技术便利”而非“金融信任”。
GENIUS Act 的实施将有效缓解这一结构性信任危机:
预期爆发场景包括:
在监管信号确定后,链上基础设施层的服务商也将发生结构性转型:
这将开启“链上金融 SaaS 化”的新周期——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与 Web3 项目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变成“合规 API 提供者”与“用户触点集成者”的合作结构。
GENIUS Act 并非孤立于技术监管体系,而是与美国的金融战略深度绑定。
在传统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元主导地位建立在 Swift、CHIPS、清算行与国债市场基础上。而在链上世界,美元主导的“锚定资产体系”——即稳定币,正是数字时代金融霸权的再表达。
随着 GENIUS Act 推行,美国将通过如下路径扩大其数字主权:
稳定币不仅仅是美元数字化的结果,更正在成为美元软实力的战略前沿。GENIUS Act 为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法律后盾。
长期以来,Layer2 网络和 DeFi 协议的发展受制于链上流动性质量差异:
GENIUS Act 之后,Circle、Paxos 等将可直接在 Layer2 网络部署稳定币发行合约,开启“原生 L2 合规稳定币”时代。Base、Arbitrum、OP Stack 链将成为稳定币合规部署热土。
同时,DeFi 协议可引入“白名单稳定币池”、“可审计资产抵押池”机制,吸引传统资金进入无信任借贷、交易、做市等领域。
DeFi 的“灰色资本时代”将向“白色结构性资金时代”过渡。
合规稳定币的制度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对非合规资产的排斥:
这将使大批离岸交易者、套利者、矿工等群体失去最便捷的美元稳定桥梁,被迫寻求非美元锚定、链上原生资产的替代方案(如 EUROe、sDAI、wCNY 等)。
合规稳定币崛起的另一面,是“链上自由美元”生态的衰退。
GENIUS Act 不只是稳定币监管框架,更是美国推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升级、强化货币影响力的战略工具。它在重塑市场信任的同时,也将引导整个 Web3 世界迈入“后自由时代”——一个合规先行、链上与链下融合的新阶段。
稳定币法规对比表:GENIUS Act vs 其他主要政策(来源:Gate Learn 创作者 Max)
《GENIUS Act》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示范效应,但其监管思路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也呈现出明显差异。
2024年生效的 MiCA 法案对“电子货币型稳定币(EMT)”与“资产参考型稳定币(ART)”做出区分,强调消费者保护与跨境运营许可。
对比: 美国侧重“美元主导+1:1硬担保+联邦牌照”,更为刚性,适合主导全球美元结算;欧盟更重金融多样性与消费保护。
在中国内地,“稳定币”尚未被正式认可和广泛使用,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e-CNY)在技术层面日趋成熟,但在国际结算与第三方生态接入方面仍有限制。
而在香港:
GENIUS Act 的通过将进一步促进香港作为“美元链上清算枢纽”的角色,也可能间接影响内地监管策略的开放与合作态度。
虽然 GENIUS Act 提供了制度突破,但其实施仍面临多个挑战:
这将决定 GENIUS Act 是“美元稳定币的新起点”,还是又一次监管空转。
GENIUS Act 是美国首次正视稳定币系统性风险,并尝试通过联邦制度进行规制的一次重要立法实验。它不仅是金融监管的一次技术升级,也是对美元国际化、加密金融体系与央行数字货币三者关系的深度介入。
从宏观视角看,它标志着全球进入“链上美元监管竞赛”时代,而香港、阿联酋、新加坡等金融中心也将因政策灵活性而占据先发优势。
对于 Web3 企业、金融机构乃至国家主权力量而言,如何理解、接入与参与这一体系,将直接决定下一个阶段的金融科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