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Web3发展重现互联网轨迹 从概念驱动到结构沉淀
Web3 正在重复互联网的发展轨迹
商业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无论是 Web2 还是 Web3,繁荣背后都遵循着相同的路径,只是这次叙事套上了协议,资本隐藏在代码中。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概念驱动、融资先行;补贴拉新、资本推动;精细运营、追求盈利;平台转型、技术重构。如今的 Web3 也正循着类似的轨迹前进。
过去一年,项目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以 TGE 和空投为手段的用户争夺战。没有人想落后,但也没人知道这场"换用户"的比赛还能持续多久。让我们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看看 Web3 是如何走到今天,又可能走向何方。
互联网行业发展阶段回顾
1. 叙事驱动阶段(2010年前)
这是一个由"名词"定义趋势的年代。"互联网+"成为万能钥匙,只要套上这三个字就能吸引资金和关注。创业者先造概念写BP,投资人追逐"新、大、好想象"的故事。O2O、社交电商等概念轮番上阵,项目估值飞涨。核心资产是一份能讲好故事的融资PPT。这是一个"谁先站位,谁就有机会"的时代。
2. 烧钱扩张阶段(2010-2018)
从滴滴快的大战到共享单车混战,整个行业陷入统一打法:用资本换规模、用价格换习惯、用亏损换入口。谁能多烧一轮融资,谁就能继续扩张。"抢占用户"成为首要目标,产品体验和效率都退居其次。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低价几乎成为标配。这不是比拼产品,而是比拼烧钱能力和"圈地"速度。
3. 精细运营阶段(2018-2022)
随着流量红利消退,获客成本持续上升,行业不得不面对"增长后如何落地"的现实问题。大量依赖融资的"故事型"项目退场,一批真正跑通商业模式的项目脱颖而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真实场景与系统能力,完成了商业模式闭环。增长不再是唯一目标,能否将增长转化为结构性留存和价值沉淀成为关键。
4. 生态定型与技术变革阶段(2023至今)
平台间的竞争从用户争夺转向生态能力比拼。真正的护城河在于系统内循环是否高效、稳定、自洽。新玩家想要突围,只能在结构边缘或技术断点寻找机会。腾讯、阿里等巨头通过生态整合寻求效率提升。在这种结构性收敛的环境中,字节跳动成为异类,通过推荐算法重构内容分发,绕过既有路径重建增长结构。
Web3 的发展阶段
Web3 的起点建立在去中心化金融、智能合约与链上基础设施之上,试图将"所有权"打碎、分发,并在链上重组新的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它的发展路径与 Web2 高度相似,可粗略划分为四个阶段:
1. 概念驱动阶段
以太坊上线后,ERC-20 标准降低了资产发行门槛,"技术叙事+合约部署+代币激励"成为早期创业标准模板。不需要完整产品,只要有白皮书、代币模型和智能合约,就能完成从想法到融资的闭环。ICO 市场在 2017-2018 年爆发式增长,成为争议性最强的融资阶段。价值由叙事定义,退出靠情绪驱动,项目与资本在流动性驱动的结构中相互寻找确定性。
2. 烧钱扩张阶段
始于 Uniswap 的"史上最贵感谢信"。空投从选项变成标配,项目方用代币购买用户行为。大量项目陷入"激励驱动而非价值驱动"的增长幻觉。链上数据飙升,但 TGE 后活跃度直线下降。空投边际效应快速衰减,缺乏商业场景和产品能力的项目难以留存用户。
3. 商业验证阶段
项目方开始思考:为哪个场景解决什么问题?谁是关键贡献者?TGE后场景是否依然成立?关键词变为:使用场景、用户需求、产品结构。围绕真实场景构建的项目逐步生根发芽,通过垂直场景的正向循环能力构建产业化路径。
4. 结构沉淀期
真正可正向循环的商业场景成为项目获得产业话语权的入场券。行业从项目试验转向结构沉淀,不再拼速度而是比拼系统完整度。新项目的突围机会在于结构"补位"或模型"重构"。AI 驱动的新周期正在到来,有望催生出能在正确切口下迅速跑通结构的突破性项目。
Web3 的未来发展,或将在后区块链时代重构使用路径、降低协作门槛,催生出一批真正能跑得动的产品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