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加密资产成职务犯罪新工具 执法机关技术实力提升
职务犯罪在加密资产时代的新形态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职务犯罪"并非单一罪名,而是对多种犯罪行为的总称。这类犯罪通常由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实施,涉及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等行为。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权利,破坏了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范,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随着加密资产的兴起,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将其作为隐蔽的利益输送工具。近期,多起涉及加密资产的职务犯罪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期重大涉币职务犯罪案件
证监会高官涉币案
不久前,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原司长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该官员滥用监管权力,在信息技术系统服务和采购等方面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并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权钱交易。根据我国刑法,该官员可能涉嫌受贿罪。受贿罪的立案标准通常为3万元,量刑则根据涉案金额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北京1.4亿元虚拟货币职务侵占案
2020年至2021年间,某科技公司员工冯某利用职务便利,与他人共谋骗取公司奖励金1.4亿余元。随后,他们通过多个境外虚拟币交易平台和"混币器"将犯罪所得转移。案发后,冯某主动退还了92枚比特币,共计追回赃款8900余万元。
由于冯某并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根据最新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为3万元以上。量刑标准则根据涉案金额的大小有所不同,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涉币职务犯罪案件的关键信息
这些案例揭示了当前涉币职务犯罪的一些特点:
执法机关的侦查技术显著提升。即使犯罪分子使用多个交易平台和混币器,其犯罪行为仍难逃法网。现有的混币技术只能增加侦查难度,但无法完全规避追查。
追赃工作仍主要依赖犯罪嫌疑人的配合。加密资产具有特殊性,如果被转移到境外或存储在冷钱包中,追回难度较大。因此,犯罪嫌疑人的主动退赃对于挽回损失至关重要。
结语
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发展和传统金融系统的融合,预计未来加密资产可能会成为职务犯罪中更常见的工具。这要求执法机关加强对加密资产的认知和技术储备。同时,公职人员和企业高管也应提高警惕,认识到加密资产并非规避法律的"灵丹妙药",切勿心存侥幸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