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2.0和Layer2雙管齊下 開啓區塊鏈新紀元
以太坊2.0引領區塊鏈新紀元,Layer2方案持續發力
以太坊2.0 Phase 0信標鏈於12月1日晚正式啓動創世區塊,這標志着以太坊2.0進擊之路的大幕正式拉開。對以太坊社區而言,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裏程碑,意味着以太坊整體加速從PoW轉向PoS,數十倍的擴容願景距離實現更進一步。
然而,以太坊2.0預期數年的落地週期、幾經更張的路線圖以及備受爭議的遷移成本,使得這項"脫胎換骨"的大升級仍面臨諸多挑戰。與此同時,以太坊社區已然湧現出Rollup、Plasma、Validium等爲代表的多種Layer2方案,它們在可擴展性、實現週期和工程難度等方面各具優勢。
至少在中短期而言,Layer2之於以太坊和加密行業似乎是更有吸引力的"機械骨骼",甚至有可能成爲以太坊未來演進中的長期方案。本文將釐清以太坊2.0語境下Layer2的必要性與價值,並探討Layer2方案的優缺點與生態現狀。
Layer2或成以太坊基建的"外掛設施"
長期以來,社區普遍將Layer2視爲公鏈邁向成熟的過渡方案。然而,以太坊核心開發團隊近期已確認Layer2方案Rollup的優先級應高於原定的分片思路。以太坊創始人明確表示:
這實際上折射出2.0核心故事"分片"的尷尬地位。作爲一項預計至少需要2-3年才能落地的工程,目前預計分片至多能爲以太坊網路TPS帶來64倍的提升。相比之下,現有的Layer2明星方案Rollup則可以帶來高達100倍的提升效果。兩相比較,Layer2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這也是以太坊路線調整的核心原因。
以太坊創始人曾指出:區塊鏈領域的一個普遍思路是保持Layer1盡可能簡單,以Layer2的方式在其上構建更復雜的功能。因爲基礎設施層面(Layer1)的變更困難且易導致系統性傷害。因此他認爲,從短期來看,以太坊需要將Layer1與Layer2的開發並行進行,從長遠來看,則需要更多地關注Layer2。
如果將這一設計哲學放置於ETH2.0-Layer2的關係中,或許可以推斷,以太坊-Layer2更應該保持長期共存的關係,而非短時的輔助。尤其考慮到如今不少Layer2已經得到了重要應用的公開支持,如Uniswap、Synthetix對Optimistic Rollup方案的支持,Tether對基於Plasma的OMG Network的支持以及Curve對ZK Rollup的支持,它們既是以太坊生態當下的旗艦應用,更是未來支撐更高階、復雜玩法的基礎設施,它們的態度事實上左右着Layer2在以太坊生態中的地位。
主打按需定制Layer2方案的某網路CEO對此問題有一個形象的類比:"以太坊創始人將以太坊比作一把他爲區塊鏈行業創造的瑞士軍刀。可即便它是一個功能強大且多樣性的工具包,但,廚師在廚房僅使用瑞士刀是絕對不夠的。這並不是說瑞士刀不好用,但瑞士刀確實不夠用。"
Layer2各有千秋,Rollup方案最有望普遍採用
Layer2的最顯著特徵在於其不具有緊密耦合性,即主鏈(以太坊2.0中的"信標鏈")的有效性與子鏈的有效性並非密不可分。也就是說,包含無效主鏈塊的子鏈塊和包括無效子鏈塊的主鏈塊在定義上不同步。
目前,關於以太坊Layer2的方案主要有6種,分別是狀態通道、側鏈、Plasma、Validium、ZK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不同的Layer2方案在是否托管、是否鏈上計算、是否鏈上存儲、使用欺詐證明還是零知識證明等方面有所差異。
從各方案的特性可以看出,不同的擴容方案都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對基於以太坊的DApp項目而言,在Layer2生態格局未定的情況下,根據需求來選擇Layer2解決方案或許才是正確的選擇,甚至可能在同一場景下根據不同需求同時使用多種解決方案。
例如,如果開發者想創建一個社交媒體DAPP,需要選擇一個高吞吐可伸縮的Layer2底層,在購買某Layer2平台代幣搭建服務後,發現還需要增強隱私性,則需要找到增強隱私的協議如Aztec,再購買Aztec的代幣繼續搭建,但也僅限於使用Aztec。而某按需的Layer2平台則讓決策更加靈活,可以選擇並添加諸如可擴展性、可組合性、隱私性、或是智能合約等功能,且不需要反復做不同的決定或是買不同技術協議的代幣。
就目前以太坊社區的討論來看,普遍受到大廠(大型應用)支持、開發進展較快以及可擴展性理想的Rollup系列方案最有望率先脫穎而出,得到廣泛的支持。其中尤爲值得注意的是,Optimistic Rollup預計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主要原因在於DeFi巨頭們的支持,Synthetix已經明確將採用Optimistic Rollup方案,並在推進相關的整合工作。DeFi"一哥"Uniswap也已經在官網開放了基於該方案的Unipig這一DEx demo供用戶體驗,另外預言機龍頭Chainlink同樣有望採用Optimistic Rollup。
Layer2們良性有序的競合狀態以及潛在的廣泛用例令人稱道,但這同時帶來一個新的大問題:DeFi的可組合性將被大幅削弱。以備受稱贊的Rollup爲例,ZK與Op兩種方案目前無法互通,這意味着本已割裂的流動性將進一步加劇,然而之於DeFi整體來說,樂高積木不但是立身之本,更高維度的整合會師更應是Layer2的題中之義。想象如果Curve的穩定幣兌換優勢與Uniswap的綜合流動性優勢打通,DEx的交易額是否會更上一個臺階?
總而言之,以太坊2.0的演進之路無疑是一條充滿探索與變化的套路,相信以太坊社區依然很有可能在後續會議中繼續調整路線圖,但可以確定的是,隨着以太坊生態愈發成爲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基礎性改造可能性越小,在此語境下,Layer2將會是它的長期夥伴、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