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引入Web3業務場景詳解:金融科技到傳統銀行的全方位升級

穩定幣引入Web3業務場景的高級指南

過去半年來,穩定幣相關新聞呈爆發式增長。從銀行CEO到支付公司產品經理,再到政府高層,關鍵決策者們越來越多地提及穩定幣及其優勢。

穩定幣建立在四大核心支柱之上:

  • 即時結算(顯著降低營運資金需求)
  • 極低交易成本(尤其相較於傳統系統)
  • 全球可訪問性(全年無休,僅需網路連接)
  • 可編程性(通過擴展編碼邏輯驅動的貨幣)

這些支柱完美詮釋了各類報道中宣揚的穩定幣優勢。"爲何需要穩定幣"的論點容易理解,但"如何應用穩定幣"卻復雜得多。目前極少有內容具體闡述如何將穩定幣融入現有商業模式。

基於此,我們撰寫這篇高階指南,爲非加密企業探索穩定幣應用提供入門指引。下文將分爲四個獨立章節,分別對應不同商業模式。每個章節都會詳細分析:穩定幣在哪些環節能創造價值,具體實施路徑是什麼,以及改造後的產品架構示意圖。

我們真正追求的是穩定幣的大規模應用——讓真實業務場景實現穩定幣的規模化使用。希望本文能成爲實現這一願景的基石。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當下非加密企業該如何運用穩定幣。

穩定幣如此火爆,哪些Web3業務場景適合引入?

To C金融科技銀行

對面向消費者的數字銀行而言,企業價值提升的關鍵在於優化以下三個槓杆:用戶規模、單用戶收益(ARPU)、用戶流失率。穩定幣當前可直接助力前兩項指標——通過整合合作夥伴的基礎設施,數字銀行可推出基於穩定幣的匯款服務,既能觸達新用戶羣體,又能爲現有客戶疊加創收渠道。

在數字化互聯與全球化趨勢下,當今金融科技的目標市場往往具有跨國特徵。部分數字銀行將跨國金融服務作爲核心定位,另一些則將其作爲提升ARPU的功能模塊。對於聚焦僑民和特定族羣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匯款服務更是目標市場的剛需。所有這些類型的數字銀行都將(或已經)從穩定幣匯款中獲益。

相比傳統匯款服務,穩定幣能實現更快速且更廉價的結算。這解釋了爲何在某些匯款通道中,穩定幣支付滲透率已達10-20%,且增長勢頭持續。

除創造新收入外,穩定幣還能優化成本與用戶體驗,尤其作爲內部結算工具。許多從業者都深諳周末結算的痛點:銀行歇業導致結算延遲兩天。追求實時服務與極致體驗的數字銀行,不得不通過提供營運資金信貸來填補空檔,這既產生資金機會成本,也可能迫使企業額外融資。而穩定幣的即時結算與全球通達特性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

因此,某些面向消費者的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布局穩定幣不足爲奇。那麼,若你就職於消費銀行或金融科技企業,該如何運用穩定幣呢?

該商業模式引入穩定幣後,實踐方案如下。

實時全天候結算

  • 採用主流穩定幣實現即時結算(含節假日)
  • 集成錢包服務商/協調器組合,打通銀行系統與區塊鏈的美元/穩定幣流
  • 在特定區域對接法幣通道服務商,實現穩定幣與法幣的B2B/B2B2C兌換

填補法幣結算空窗

  • 周末期間以穩定幣作爲法幣臨時替代品,待銀行系統重啓後完成對帳
  • 可聯合供應商構建客戶帳戶與企業間的內部穩定幣結算環路

對手方資金瞬時到位

  • 通過上述方案或流動性合作夥伴,繞過傳統流程,向交易所/合作夥伴快速調撥資金

跨國實體自動調倉

  • 當法幣渠道關閉時,通過鏈上穩定幣轉移實現業務單元/子公司間資金調配
  • 總部可借此建立自動化、可擴展的全球化資金管理體系

除去這些基礎功能之外,更可構想完全基於"全天候、即時、可組合金融"理念的新一代銀行。匯款與結算只是起點,後續還將衍生可編程支付、跨境資產管理、股票代幣化等場景。這類企業將憑藉極致用戶體驗、豐富產品矩陣與更低成本結構贏得市場。

商業銀行與企業服務(B2B)

當前,某些市場的企業主若想在本土銀行開設美元帳戶,必須跨越重重障礙。通常只有交易量龐大或擁有特殊關係的企業才能獲得資格——這還須以銀行具備充足美元流動性爲前提。而本幣帳戶則迫使企業家同時承擔銀行風險與政府信用風險,爲維持運營資本不得不時刻緊盯匯率波動。當向海外供應商付款時,企業主還需額外支付本幣兌換美元等主流貨幣的高額手續費。

穩定幣能顯著緩解這些摩擦,而具有前瞻性的商業銀行將在其應用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通過銀行托管的合規數字美元平台,企業可實現:

  • 無需建立多重銀行關係即可持有多種貨幣餘額
  • 跨境發票秒級結算(繞過傳統代理行網路)
  • 穩定幣存款生息

商業銀行借此可將基礎支票帳戶升級爲全球化多幣種資金管理方案,提供傳統帳戶無法比擬的速度、透明度與財務韌性。

該商業模式引入穩定幣後,實踐方案如下。

全球美元/多幣種帳戶服務

  • 銀行通過合作方爲企業托管穩定幣
  • 降低創業與運營成本(如減少牌照需求、免除FBO帳戶)

優質美債支撐的高收益產品

  • 銀行可提供聯邦基金利率水平(約4%)的收益,且信用風險顯著低於本地銀行
  • 需對接生息穩定幣供應商或代幣化國債合作夥伴

實時全天候結算

詳見前文消費金融板塊方案。

全球應用場景(穩定幣平台/商業銀行可解決)

  • 進口商秒級支付美元貨款,海外出口商即時放行貨物
  • 企業財務官跨多國實時調撥資金,擺脫代理行系統延遲,使銀行服務超大型跨國集團成爲可能
  • 高通脹國家企業主用美元錨定企業資產負債表

穩定幣如此火爆,哪些Web3業務場景適合引入?

發薪服務商

對於薪資平台而言,穩定幣最大的價值在於服務那些需要向新興市場員工支付薪酬的僱主。跨境支付,或在金融基礎設施落後的國家進行支付,會給薪資平台帶來顯著成本——這些成本或被平台自行消化,或轉嫁給僱主,抑或是無奈地從承包商報酬中扣除。對薪資服務商而言,最易實現的機遇就是開通穩定幣支付渠道。

從美國金融系統向承包商數字錢包的跨境穩定幣轉帳幾乎零成本且瞬時到帳(具體取決於法幣入口配置)。雖然承包商可能仍需自行完成法幣兌換(會產生費用),但他們能即時收到全球最強勢法幣錨定的付款。多項證據表明新興市場對穩定幣的需求正在激增:

  • 用戶平均願意支付約4.7%的溢價獲取美元穩定幣
  • 在某些國家,這一溢價可高達30%
  • 穩定幣在拉美等地區的承包商和自由職業者羣體中日益流行
  • 專注自由職業者的應用,其穩定幣使用量和用戶增速呈指數級增長
  • 過去12個月有超2.5億個數字錢包活躍使用穩定幣,越來越多人願意接受穩定幣支付

除了速度和終端用戶成本節約外,穩定幣對使用薪資服務的企業客戶(即付費客戶)也有諸多好處。首先,穩定幣明顯更透明且可定制。根據最近的一項金融科技調查,66%的薪資專業人士缺乏工具來了解他們與銀行和支付合作夥伴的實際成本。費用往往不透明,流程也令人困惑。其次,當今執行薪資支付的過程往往涉及大量手工操作,消耗財務部門資源。除了支付執行本身,還有從會計到稅務再到銀行對帳等一系列其他事項需要考慮,而穩定幣是可編程的,並且內置帳本(區塊鏈),這顯著提升了自動化能力(如批量定時支付)和會計能力(如自動智能合約計算、代扣代繳和記錄系統)。

既然如此,薪資平台應該如何開通穩定幣支付功能呢?

實時24/7結算

前文已涵蓋相關內容。

閉環支付

  • 與基於穩定幣的卡片發行平台合作,允許終端用戶直接消費穩定幣,從而完全繼承其速度和成本優勢
  • 與錢包提供商合作,提供穩定幣儲蓄和收益機會

會計與稅務對帳

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帳本特性,通過API數據接口將交易記錄自動同步至會計和稅務系統,實現代扣代繳、記帳和對帳流程的自動化。

可編程支付與嵌入式金融

  • 利用智能合約實現自動批量支付和基於特定條件(如獎金)的可編程支付。可與相關平台合作或直接使用智能合約。
  • 連接DeFi基礎協議,以可負擔且全球可訪問的方式提供基於工資的融資服務。在某些國家/地區,可繞過那些通常繁瑣、封閉且昂貴的本地銀行合作夥伴。

基於以上方案,讓我們進一步展開說明具體實現方式:

支持穩定幣的薪資處理平台與美國法幣入口合作,將銀行帳戶與穩定幣連接。在支付日前,資金從客戶企業帳戶轉入鏈上穩定幣帳戶(這些帳戶可托管於上述公司或其他機構)。支付完全自動化,批量廣播給全球所有承包商。承包商即時收到美元穩定幣,可通過支持穩定幣的Visa卡消費,或在鏈上帳戶中通過代幣化國債進行儲蓄。借助這一新架構,系統整體成本顯著下降,承包商覆蓋範圍大幅擴展,系統自動化程度極大提升。

發卡機構

當前許多企業都在通過發卡獲取核心收入。例如某公司僅在美國市場通過交易手續費就實現超10億美元年收入。盡管該公司在美國建立了龐大業務,但其與Visa的合作關係、銀行夥伴關係及技術架構幾乎無法助力海外市場拓展。

傳統卡片發行需逐國申請Visa等機構的直接牌照,或與當地銀行合作。這種繁瑣流程嚴重阻礙企業跨區域擴張。以某上市公司爲例,在運營10餘年後,近3年才開始海外拓展。

此外,發卡機構需向Visa等卡組織繳納抵押金以防範違約風險。卡組織借此向商戶承諾:即使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破產,持卡人支付仍將兌現。卡組織會審核最近4-7天交易量,計算發卡方需繳納的抵押金額。這對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構成沉重負擔,形成顯著的行業準入門檻。

穩定幣徹底改變了發卡業務的可能性。首先,穩定幣正在培育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not_your_keysvip
· 07-12 13:52
政府又在蹭热度了
回復0
DAOplomacyvip
· 07-12 13:48
哈哈又一个稳定币推销员……以前看过这部电影
查看原文回復0
CoffeeOnChainvip
· 07-12 13:40
这币靠谱么
回復0
YieldWhisperervip
· 07-12 13:28
2018年去过那里,相同的炒作不同的名字……实际上只是另一个被重新命名为"创新金融"的庞氏骗局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