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金融化:機構投資者的新藍海與全球金融格局重塑

比特幣金融化: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隨着比特幣現貨ETF資產規模突破500億美元,以及企業開始發行比特幣掛鉤可轉換債券,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合法性的質疑已經不復存在。當前的焦點已轉向一個更爲深層的問題:比特幣將如何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答案正在逐步明晰:比特幣正在走向金融化。

比特幣正在演變成爲一種可編程的抵押品和資本策略優化工具。那些能夠及時認識到這一轉變的機構,將有望在未來十年的金融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

傳統金融界常將比特幣的波動性視爲其缺點,然而近期某公司發行的零息可轉換債券卻展現了不同的思路。這類交易巧妙地將波動性轉化爲上行潛力:資產波動性越大,債券內嵌的轉換期權價值就越高。在確保償付能力的前提下,這種債券爲投資者提供了非對稱的收益結構,同時也擴大了公司對增值資產的敞口。

這種趨勢正在蔓延。日本的一家公司已採用聚焦比特幣的戰略,法國的兩家公司也加入了"比特幣資產組合公司"的行列。這種做法與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主權國家借入法定貨幣並轉換爲硬資產的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字時代的版本則將資本結構優化與財庫增值相結合。

從某電動車制造商的財庫多元化,到比特幣資產組合公司將其延伸至資產負債表槓杆,這些只是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交織的冰山一角。比特幣金融化正在滲透現代市場的方方面面。

比特幣作爲全天候抵押品的角色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24年比特幣質押貸款規模已突破40億美元,且在中心化金融(CeFi)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持續增長。這些工具提供了全球性、全天候的借貸渠道——這是傳統借貸模式無法企及的特性。

結構性產品與鏈上收益也在蓬勃發展。當前,各種結構性產品爲比特幣敞口提供了內嵌流動性保障、本金保護或收益增強功能。鏈上平台也在不斷進化:最初由散戶驅動的DeFi正在成熟爲機構級金庫,以比特幣爲底層抵押品創造具有競爭力的回報。

ETF只是開始。隨着機構級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資產代幣化基金包裝器和結構性票據爲市場增添了流動性、下行保護和收益增強層。

主權國家層面的採納也在推進。當美國各州開始起草比特幣儲備法案,各國探索"比特幣債券"時,我們討論的已不再是簡單的多元化,而是在見證貨幣主權的新篇章。

監管不應被視爲障礙,而應被視爲早期行動者的護城河。歐盟的MiCA、新加坡的《支付服務法》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MMFs)的批準,都表明數字資產可以納入現有的規則框架。如今在托管、合規和牌照方面積極投入的機構,將在全球監管體系趨同時佔據領先地位。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獲批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就是一個明確的例證:在現有監管框架內推出的合規產品。

宏觀經濟不穩定、貨幣貶值、利率上升和支付基礎設施碎片化等因素,正在加速比特幣的金融化進程。從最初小比例方向性配置起步的家族辦公室,如今正以比特幣爲抵押進行借貸;企業開始發行可轉換債券;資產管理公司推出融合收益與可編程敞口的結構性策略。"數字黃金"的理論已經發展成爲更廣泛的資本策略。

盡管如此,挑戰依然存在。比特幣仍面臨較高的市場和流動性風險,尤其是在壓力時期;監管環境和DeFi平台的技術成熟度也在持續演進。然而,將比特幣視爲基礎設施而非單純資產,能讓投資者在一個增值抵押品帶來前所未有優勢的體系中佔據有利地位。

比特幣雖然仍具波動性,且並非毫無風險,但在適當管控下,它正從投機資產轉變爲可編程基礎設施,成爲收益生成、抵押品管理和宏觀對沖的工具。

未來的金融創新不僅會利用比特幣,更將建立在比特幣之上。正如20世紀60年代歐洲美元爲全球流動性帶來的變革,比特幣計價的資產負債表策略或將在2030年代創造類似的影響。

BTC-0.2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周一梭哈周五哭vip
· 07-25 00:01
社会有你真好玩
回復0
闪电站岗人vip
· 07-24 09:10
笑死 几个大机构在抢btc咯
回復0
幻想中的巨鲸vip
· 07-22 09:55
早说了稳了 嘿嘿
回復0
熊市资深生存者vip
· 07-22 00:33
买了就炒饭 不买就看饭
回復0
RebaseVictimvip
· 07-22 00:31
牛市开始了 继续割韭菜吧
回復0
ShadowStakervip
· 07-22 00:25
老实说,这只是另一个从比特币波动中优化收益提取的方案……我以前看过这个电影。
查看原文回復0
Liquidity_Surfervip
· 07-22 00:19
买比特币就完事了 不认倒霉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