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顛覆價格迷局:區塊鏈的持久價值從何而來
十多年來,區塊鏈的討論一直被一句老生常談所束縛:「價格很重要。」
他們的說法很簡單:除非開發者能夠押注代幣的未來價格,否則他們不會去開發。他們聲稱,投機是創新的「引擎」。
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完全顛倒的。
歷史清楚無誤地表明:基礎技術並非建立在投機的虛幻之上;它們是在效用的熔爐中鍛造而成。價格追隨能力,而非反之。愛迪生沒有在完善燈絲之前兜售「燈泡幣」。諾伊斯沒有發行「芯片代幣」來資助集成電路。瑟夫和卡恩也沒有鑄造「阿帕網 NFT」來推動 TCP/IP 的發展。
他們之所以建設,是因爲其效用毋庸置疑,問題緊迫,需求真實存在。只有在這些系統在現實世界下大規模運行後,其財務效益才能實現。
加密貨幣中的「價格重要」陣營顛倒了這種模式。他們將價格作爲激勵,希望效用隨後出現。結果顯而易見:空洞的炒作週期、短暫的採用和脆弱的生態系統。
現代基礎設施的每一次飛躍都訴說着相同的故事。電網並非源於對「瓦特代幣」的押注,而是爲了向整個城市和國家提供可靠、可擴展的電力,由對物理基礎設施的認真、長期投資所資助,而非散戶投機者。
集成電路打破了電子產品中的「數字暴政」,由 NASA 和國防部的明確需求促成。芯片價格從 32 美元跌至 1.25 美元,不是因爲投機,而是因爲技術證明了自己不可或缺。
互聯網?它是爲了抵御核攻擊並連接研究網路而建立的,而不是爲了填充任何人的加密錢包。互聯網完全由高級研究計劃局 (ARPA) 資助,多年內商業用途甚至是非法的。我們今天依賴的協議在沒有單一投機資產的情況下誕生。
每一時代的教訓都是相同的:先有能力,後有金融化。
在區塊鏈領域,持久的價值並非源於對波動性圖表的押注。而是源於提供合法、可擴展的公共基礎設施,能夠處理每日數十億筆微交易,並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如果我們用投機來衡量成功,我們就會建造沙堡。如果我們用基礎設施來衡量成功,我們就會鋪設基石。
爲何「價格至上」模式會失效
在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中,最早、最堅定的支持者並非追逐快速翻倍的投機者,而是要求最高的用戶,他們不容許任何失敗。在區塊鏈領域,這一原則已被那些推崇「代幣優先」策略的人拋棄,裂痕顯而易見。
激勵錯位
當創始人通過代幣銷售提前變現時,動力從解決復雜、系統性問題轉向了炒作週期。這不僅是文化缺陷,更是結構性的。創始人有法律義務爲股權持有人服務,而非代幣持有人。結果呢?價值捕獲在公司層面得到優化,而創造真實效用的網路參與者卻拿着波動的資產。
短期主義
價格暴漲會獎勵那些曇花一現的行爲,這些行爲今天會飆升,但明天卻會損害其可持續性。一旦這些激勵消失,那些由膨脹的代幣獎勵支撐的協議的參與度和價值都會崩盤。
市場幹擾
當代幣價格成爲核心指標時,工程路線圖會傾向於激發投機的事物,而不是提升吞吐量、降低交易成本或滿足合規要求。2017 年的「區塊鏈狂熱」證明了這一點:公司發布模糊的聲明,其估值隨比特幣飆升,30 天內因缺乏實質進展而蒸發。
用戶摩擦
代幣門檻高的產品會迫使用戶在成爲真正使用者之前先成爲投機者。它並非提供無縫銜接的專用服務,而是將潛在用戶投入到「拉高出貨」的市場波動中。這吸引的是賭徒,而不是維持生態系統所需的長期參與者。一旦空投礦工和收益追逐者離開,整個 L1 生態系統就會被掏空。價格或許能吸引人羣,但無法建立基礎。
建設者的現實:內在動力 + 直接回報
問問那些鋪設互聯網骨幹、設計數據庫引擎或擴展區塊鏈基礎設施的人,他們爲何這樣做,你永遠不會聽到「因爲我可以炒幣」。他們建設是爲了解決有意義的問題,贏得同行的尊重,並推動可能性的極限。
開源軟件每天都在證明這一點。Linux、Python、Apache、Kubernetes,這些全球經濟的隱形動脈,承載着萬億價值,沒有一個是從投機代幣銷售中誕生的。
幾十年的開源歷史清楚地表明:改變世界的基礎設施不需要代幣來生存,它需要在創造的價值和獲取的價值之間建立直接聯繫。
那些能夠經久不衰的項目之所以獲得資助,是因爲它們解決了關鍵問題,而不是因爲其正處於炒作週期。在這種模式下,回報源於可衡量的影響,這使得構建者能夠專注於性能、可靠性和應用,而這正是區塊鏈要想持久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合法、可擴展的未來之路
如果區塊鏈想要走出其投機的青春期,就必須遵循構建互聯網、電網和現代計算的相同嚴謹原則。這些系統並非偶然出現,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系統性地大規模解決問題而構建的。
它始於一個真實可衡量的問題,一個有明確受益者和可定義結果的問題。它不是模糊的「未來潛力」承諾,而而是今天就能解決的緊迫、具體挑戰。
成功必須以效用指標衡量:成本節約、欺詐減少、運營效率,而不是像「總鎖倉價值」這樣的虛榮指標,這些指標可能在一夜之間因流動資本而膨脹,也可能同樣迅速消失。重要的指標是那些經受市場週期、證明持續價值的指標。
前進的道路並非未知。我們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每一個變革性基礎設施中都見過。問題不在於是否可行,而在於區塊鏈是否具備紀律和專注去實現。
結論
價格投機轉瞬即逝。效用持續增長。如果區塊鏈要成爲全球經濟中永久、不可或缺的一層,我們必須停止將代幣價格視作北極星。
投機會找到它的出口,市場爲此而生。作爲建設者、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我們的責任是確保投機背後有真實、合法且可擴展的支撐。
歷史不會以牛市的高峯來評判我們,而是以塵埃落定後我們留下的基礎設施來評判——那些經受市場週期、服務數十億人、提供全球規模可驗證信任的基礎設施。
這才是值得建設的未來。這也是唯一持久的未來。